提示
黄岳:稳增长加码,大基建发力
转载自: 资本邦 · 2022-02-14 阅读量:0
导语
我们为什么认为一季度稳增长主要靠基建发力?一季度的消费、出口、制造业投资其实都是帮不上忙的,而且地产投资大概率要帮倒忙。所以在这个位置,只能够靠基建去发力。

导语:我们为什么认为一季度稳增长主要靠基建发力?一季度的消费、出口、制造业投资其实都是帮不上忙的,而且地产投资大概率要帮倒忙。所以在这个位置,只能够靠基建去发力。

大家好!2月9日我们和大家聊一下稳增长相关的投资机会,主要聚焦在基建、建材板块整体的投资机会。

春节以后整个基建、建材板块相对来说表现都不错,而且建材里面大家也可以看到其实主要还是稳增长相关的标的,比如水泥相对来说表现好一些。和地产关联度高一些的,比如消费建材、防水、石膏板等相对来说表现没有水泥那么强。

整体来讲,一季度至少到两会之后整个稳增长都是性价比很高的板块,2月9日我们也会和大家聊一下近期从策略的角度怎么看稳增长相关的板块。

大家也都看到,最近除了稳增长之外,市场缺乏亮点。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稳增长板块相对来说:

第一, 整个估值水平相对比较低。

第二,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讲,改善的预期比较强烈。

一季度在财政政策发力的大背景下,目前能够看得见的这种明牌主要也是基建。整个建材板块,它的下游除了基建(水泥的关联度稍微大一点),还包括消费建材、玻璃等和地产关联度比较大的子行业。当然,大家也很憧憬地产的一些修复,我对地产也比较看好,但是从时间节奏来讲,地产修复的速度可能没有那么快,有可能要到二季度甚至二季度末期才能够看到整个地产的拐点。但二级市场本身也是预期先行。在当前这个时点,我们比较看好整个基建包括地产产业链相关的建材。

我主要从几个角度和大家聊一下:

第一,为什么我们在当前的时点非常看好稳增长?为什么我们认为稳增长主要靠基建和地产的发力,在当前一季度这个时点上其实主要就是靠基建,这是我们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

第二,我会简单花几分钟的时间和大家聊一下基建板块和建材板块的整体情况,包括行业的投资逻辑、上下游、主营业务、竞争格局和其他的情况。

第三,我会和大家聊一下为什么一季度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讲我们非常看好稳增长板块,包括基本面的角度、策略的角度、市场博弈的角度等等。

主要是上述这三方面。

第一,和大家聊一下我们为什么在一季度,当前这个时点非常看好基建发力来实现稳增长。我们追溯到去年四季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好,政治局会议也好,包括今年相关部委(财政部、人行、发改委、甚至包括住建部)学习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其实都提到了对于今年整体增长有比较大的压力。具体应对压力的办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稳增长的手段把经济增长稳在这样一个水平线上。

我们整个经济增长如果用GDP来衡量,其实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驾马车,也就是出口、消费以及投资。具体来讲,对于出口说,去年整个出口一直维持一个很强劲的增长,其实2020年我国出口很好,2021年对于出口市场更多的讨论不是说我们出口还能够再有多少增长,而是说还能不能维持住2020年这样一个强劲的增速。

回看2021年整个出口应该说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仍然维持一个很强劲的增长。一方面是欧美仍然在维持一个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换句话说,海外不停的在放水,但是海外的供应链又一直在持续的受到新冠疫情负面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海外大量的需求就被转移到国内,其实去年国内出口强劲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海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导致海外的需求仍然维持在一个很强劲的状态。另一方面,我国的疫情又在全球控制得最好,我国的供应链受到的负面冲击最小,所以去年出口就很好。

在今年这个时点,一方面去年的出口本身是一个高基数,另一方面去出口所获得的两大优势都在逐渐消退,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已经逐渐在收紧它的货币政策,像英国的央行已经开始加息,欧洲央行相对来说更鸽派一些,但也在逐渐考虑高通胀要如何应对的问题。而美联储今年货币政策的收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对全球的总需求会有一些偏负面的冲击。

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讲,欧美的引擎也在逐渐的改善,奥密克戎大家看下来,它的致死率不高,反而有可能使欧美更快速的实现群体免疫,今年疫情控制方面的优势可能也会逐渐面临淡化。所以今年应该说整个出口大概率是要往下走的。

我们再看消费,消费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看同步指标,社零总额持续性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消费从逻辑上来讲,应该是居民收入的一个函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了,自然就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消费,而且本身消费它可能更多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的函数。因为高收入人群哪怕收入水平更高,更多是做一些投资的行为,比如说买房,企业主扩大生产,它本身能够用于消费的边际增量已经很少了,对吧,哪怕再有钱,一天也就吃三顿饭,不可能一天吃十顿饭,所以这一块我们在看整个偏中低收入人群去年收入水平的变化。我们都知道,去年整个中小企业相对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包括地产去年下半年相对来说负面压力比较大,本身地产产业链又很长,涉及到建材、家电、家具、家装、施工、工程,很长的产业链,这种情况下,居民收入有可能会有一些压力,这导致了去年整个消费一直没有起来。

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疫情的负面影响,包括我们看元旦消费数据和春节的消费数据,相比2019年疫情之前仍然恢复得不理想,尤其是元旦和春节的数据,我们都很明显的看到了疫情的一些负面冲击,所以今年整个一季度客观来讲消费这一块仍然有比较大的压力。消费不是说靠短期能够扭转的事情,除非像美国一样直接给居民发消费券,或者我再去采取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这种刺激性的措施,否则对于整个消费的刺激手段也是很有限的,更多是一个长期的变量,靠经济的增长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带动整个消费能力的提升,带动整个消费的增长

所以,总结来看,第一,整个消费很难短期见效。第二,整个一季度来讲,消费层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当然,好处是去年一季度整个消费是低基数,所以出口和消费今年一季度总体来讲虽然帮不上忙,但也不至于会添多大的乱,但的确很难帮得上忙。

我们再来看投资,投资主要是三块:第一,制造业投资。第二,地产投资。第三,基建投资

制造业投资去年相对来说扩张得比较厉害,比较快速,所以今年整个制造业投资的层面,在去年基数的基础上,我们想要再进一步客观来讲也比较难。包括我们看11月份、12月份整个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数据相对来说都不是很理想,所以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投资也很难帮得上忙。

另一方面就是地产投资。地产投资一季度大概率是会出现比较快速的下行,因为1月份全国各个城市拿地的数据都不理想,地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从地产投资的数据、开发的数据、竣工的数据、施工的数据,应该说都出现了非常快速的下行,本身的这种惯性会导致今年一季度地产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负向贡献。

我们从这几个维度来看,比如说出口、消费、制造业投资可能帮不上忙,地产很有可能还要帮倒忙,所以一季度稳增长的压力自然而然就要落到基建的头上。这里面,我们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要不要稳增长?有人可能会说,经济回落就自然回落,经济本身就是有周期的,回落之后周期见底,之后周期再起来不就完了?首先,目前到底需不需要稳增长,从政策的角度,我们看整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包括政治局会议,都罕见的提出了在今年上半年整个稳增长的压力,说明我们的高层已经很清晰的认识到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去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提出了二十几个稳字,也表明了我们经济的主管部门是有意愿来进行稳增长的。

包括大家可以看前面一段时间韩文秀副主任的讲话,包括央行副行长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出要把政策的工具箱开大一点。其实都表示我们的主管部门有很强烈的稳增长意愿在里面,所以我觉得稳增长的意愿在当前这个时点是不需要怀疑的。

其实当前这个时点,大家更多质疑的是你有了意愿之后,有没有手段进行稳增长,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稳增长相关的一系列板块,包括基建、地产、银行、地产产业链一系列的标的(建材、家电、家具、家装)很多都是从去年12月份已经开始有了一波行情,但是1月中旬左右又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这是为什么?主要是由于目前大多数对于稳增长,包括对于地产、基建相关产业链有质疑的投资者,其实不是质疑你有没有意愿,而是质疑你有没有能力实现稳增长,其实目前他们主要的顾虑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基建端,主要的顾虑就是到底有没有钱去做基建。大家如果看基建,你会发现基建上一轮的高点还要追溯到2016年,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下滑。在2017年的时候,基建占GDP的比重大概是8个点左右,到2021年已经回落到大概7个点左右,大概回落了1个点。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整个经济的结构,不管是从内在的要求还是外在的变迁来讲,都客观上想要把我们从原来的以地产、基建这种比较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逐渐向制造业强国甚至再往后向消费大国来进行转移。我们希望尽可能减少对于地产、基建的依赖。因为我们经历了二零一几年地产和基建大面积的投资之后,我们目前其实也看到了在地产和基建端的投资效率,也就是说单位的资金能够创造的GDP或者说创造的经济增长(包括对就业、民生等问题的贡献)的边际效应都越来越低了,边际的贡献都越来越低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整个老龄化,包括中国制造工厂成本优势的降低,所以从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角度, 我们也势必会往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升级,包括发展服务业、发展消费潜力的方向进行努力。所以其实大多数投资者第一不看好基建板块长期的前景,第二比较担心基建这个板块到底资金上能有多大的资金来源

我们都知道,2020年基建板块的投资非常不尽如人意,基建这个板块如果看它的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政府投资,因为它从资金来源的角度大概60%左右都需要地方政府类似于自筹资金,它几个基金来源上,大概六分之一是来自国家安排的预算内资金,预算内资金相对来说不用太担心,这里面更多是去评估预算安排了之后,税收包括非收税,政府性基金收入能不能收到这么多资金。相对来讲预算内资金安排下去之后,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六分之一的资金来源是不用太担心。另外大概六分之一是来源于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这一块也不用担心,因为今年整个稳增长的要求之下,我们了解到商业银行这一端对于信贷方面的增长包括总量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现在大家更担心的是银行端到底能不能找到好的资产,从这个角度来讲,从银行端对于基建资金的支持上,应该说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其实主要的担忧是集中在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资金上,地方政府的自筹资金又分成几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性基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的收入,所以这一块你看起来是基建,但实际上它的资金来源其实和地产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有很多投资者对于基建的顾虑,它会觉得你本身资金来源上,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收入密切相关,今年地产的压力这么大,卖地这一块会不会出现压力?尤其是大家又看到去年12月份包括今年1月,土地出让情况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大家会担心这一块的资金来源会不会成为基建资金的阻碍,这是第一。第二,地方政府其他的融资手段,包括城投债等等,目前面临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非常严格的监管,大家很担心除了土地出让收入之外,地方政府有什么资金来源?

其实对于基建这个板块,我相信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怀疑基建板块今年会发力,但是今年大家更多质疑:第一,基建能不能持续,今年如果好,未来潜在的增长空间到底在哪里?第二,基建板块的资金到底能有多大?

我知道你今年会有增长,但算了算,按了按计算机,觉得你资金来源上,好像又有多方的掣肘,感觉没有太大的增量,大家就会觉得没意思。这里边,我个人觉得当前这个时点,其实基建这个板块它最大的主要矛盾不是总量的矛盾,我们看下来今年相对来讲不一定会有太大的增长,因为总量更多要看整个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包括土地方面的压力。

今年当前这个时点,基建这个板块其实最主要的矛盾还是节奏的矛盾,因为我们认为基建板块大多数弹药很有可能在一季度就打出去,所以一季度整个基建板块有可能会出现一个非常陡峭的斜率

另一方面,本身基建这个板块,大家可以看这个股价,基本上从2015年一直跌到2021年的下半年,所以基建板块客观来讲它的估值水平已经到了历史上比较极端的低位。所以它进一步下行的弹性是比较低的,反而它实现估值修复的弹性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季度能有很大的一个向上的基建投资斜率,那么整个基建板块很有可能会体现出很强的爆发力

其实周期股往往就是这样,你去看,感觉好像没有太大的意思,但是其实它整个业绩弹性,包括它整个股价的弹性,其实都是比较大的。

一季度从资金来源的角度来看,第一,去年专项债的发行是后置的,去年很多基建项目的资金没有花出去,所以去年专项债大概有1.4万亿左右这样一个体量的资金会结转到今年,直接就可以使用。第二,今年专项债要前置发行,截止到当前位置,已经大概有1.4万亿接近1.5万亿的专项债在发行或者在进行发行之中。

所以我们从去年的结转资金和今年前置发行的专项资金来看,大概有3万亿左右的专项资金能够用于实现,这里面其实主要的投向就是基建

基建大家一听就觉得是修路架桥,其实还不完全这样,我们看基建里面很多上市公司应该说是包罗万象的,除了修路架桥,公路、铁路、航空设施的建设之外,还包括比如说电建,涉及到电力系统、电网的投资,包括能建、电建,一些能源领域,一些电力领域的投资,还包括城市市政类的投资,比如说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比如说体育场馆、便民设施、市政的工程,还包括城市轨交,大家可以看各个地方政府两会期间准备重点做的一些项目,其实城市轨交就是很大的一部分。

而且我们目前了解到,很多城市轨道交通今年建设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之中,这都是基建的一个范畴,还包括城市内部的电力、水力、热力,这些其实都涉及到基建。还包括能源,油气的开采,化工的投资等等。所以我们本身基建的指数就是一个大基建。

从资金来源上,我刚才已经和大家提过了,其实大家是不用担心的,这一块其实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节奏的问题。

第二,项目端。很多投资者担心总量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项目主要的约束条件也是去年的项目出现了比较大空缺,这也客观导致了去年大量的专项债,可能70%左右的专项债资金都是在9月开始,基本是四季度才进行发行的,主要也是因为没有合适的项目。

没有合适的项目,去年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财政部对于专项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身专项债也需要还本付息,在项目的筛选上,第一,你的项目未来一定要有盈利能力。第二,你的项目本身现金流也要和专项债还款的现金流能够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本身项目的储备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所以这一块阻碍了去年项目的审批。

另外,去年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换届,相关基建工程有可能涉及到领导更换的问题,有可能就会面临一些进度的延缓。但是换届完了之后,往往新的领导班子可能又有意愿去实现一些经济增长,而且今年本身又有经济增长的压力或者任务在里面,所以今年整个项目端,我个人认为相比去年来说应该会出现很明显的改善。项目端主要涉及的部委,一个是财政部,还有一个是发改委,发改委主要批项目,财政部主要给钱,监管专项债。

从发改委的层面,去年7月份开始,发改委已经要求各个地方政府提前部署今年专项债的前期工作,项目的准备往年一般都是提前量到三个月左右,大概在10月、11月部署下去准备项目,去年从7月份,对于今年项目的准备,一些安排工作已经部署下去了。所以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应该说有不少项目很有可能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了。

从财政部的角度来讲,财政部也出台了项目绩效考评的管理办法,要求对于整个项目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和时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资金专项债发行之后,资金拨付下去之后,你要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否则钱趴在账上,可能就会影响相关绩效考核的指标。

财政部同意进行专项债用途的调整,能够实现常态化。这都是在2021年下半年时候发布的。专项债项目的调整也有很大的用处,原来专项债项目可能都是确定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你的资金可能到位了,项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办法开始启动,或者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进行专项债用途常态化的调整,把这部分资金,比如说我先去用于目前已经准备比较充分的项目,所以在整个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上也更加灵活。

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一季度,一方面是整个稳增长的意愿很强,而且从路径的角度来讲只能通过基建去发力,消费、出口、制造业投资都帮不上忙,地产大概率又是帮倒忙,所以今年一季度稳增长只能靠基建,基建整个资金应该说又比较充裕,去年有1.4万亿专项债的结转资金,今年专项债又前置发行,又有大概1.5万亿左右的资金体量,所以今年的资金是不缺。

项目去年已经准备了半年。包括我们了解到有一些政府的层面,可能扩大了一些项目的范围,所以项目端应该说可能也没有太大的压力,这就导致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的增速有可能会非常快,甚至有可能达到将近10%左右很高的增长斜率。

我们再看相关的上市公司,很多上市公司都从2015年的时候最高点跌到2021年的下半年,已经跌了五六年,没出过什么大的行情。客观上来讲,本身估值也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包括一些相关的负面信息,比如说人员薪酬水平的提升,包括一些坏账,包括一些资产周转率、资产质量,说白了该消化的一些内容经过这五六年的时间也都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基建投资有一个很快的上行斜率,那么对于相关的上市公司来讲,其实它整个爆发力应该说会是比较强。而且本身又没有其他确定性比较强的一些板块,所以在一季度,整体来讲我们客观比较看好基建板块。

涉及到基建板块的投资标的,一方面我们春节前也发行了一个基建ETF(159619),这是一个捕捉基建板块投资配置机会比较好的工具。还有一个是建材(159745)及联接基金。

建材这一块,一部分是跟着地产,还有一部分其实也是跟着基建,我们看建材里面的几个细分子行业包括水泥,水泥下游的需求大概是三分之一的地产,三分之一的基建,还有三之一大概是农村相关的建设,水泥这一块对于基建的弹性比较大。

另外还有玻璃,玻璃70%左右都是跟着地产走,它下游除了地产之外,还有一些像汽车玻璃,当然我这里主要指的是平板玻璃、浮法玻璃,光伏玻璃不在我们基建的标的指数里面。平板玻璃主要就是地产,下游还有一些是汽车玻璃,包括还有一些像药玻,还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说手机的屏幕,但主要是地产。还有一些就是消费建材,消费建材主要也是跟着地产走,这是整个建材板块。

建材板块里边不少和基建也是相关的,比如说水泥,还有像消费建材里面的一些管材,也都是和基建强相关的标的,所以建材也是一个基建受益的标的。

另一方面,建材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地产,地产这一块,我们也比较看好。为什么?在稳增长大的要求或者压力之下,其实基建是稳增长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如果今年真正要实现5%—6%的GDP增速,地产如果稳不住,客观来讲光靠基建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毕竟我们目前很多GDP的体量还是和地产相关,不论是直接和地产相关的房地产,还是和房地产客观相关的产业链,包括工程、建筑、建筑装饰、家电、建筑材料、建筑产品、家居、家装,再包括工程、施工,都和地产相关。

地产本身的产业链很长,一方面,如果地产不行,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了财政收入之后,其实对地方政府的基建,包括其他领域,民生领域等等投资都会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它的产业链很长之后,本身涉及的就业人口数量很大。地产这一块,我们不能违背“房住不炒”这个底线,目前我们能够看到个别城市在限购限贷上有了一些松动。另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从主管部门的角度,包括住建部,人民银行从融资的角度,去年10月以来,对于整个地产端,措辞上已经出现了很明确的一些变化,支持老百姓合理的购房需求,支持重点房地产企业合理的施工融资需求,本身从措辞上已经出现转变。

从真正的政策上,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是,从去年10月以来,对于居民的房贷,其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去年尤其是三季度,我相信如果有购房需求的投资者,大家都能够感受得到,整个房贷一方面是额度比较紧张,另一方面是整个审批的流程非常慢,很难批下来。但是从去年的10月、11月,我们就会看到整个居民放贷的领域,相对来说基本上已经比较放松了。第一,额度很充裕。第二,房贷审批的时效性很强,甚至商业银行希望增加居民的房贷。

我们看到11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数据比较好,12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数据又变得不是很好,这可能和11月份居民购房需求一次性释放有一定的关系。起码从政策端,供给的角度应该说已经放开了,但是需求客观来讲,就是央行副行长说得这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现在对于部分城市来说,反而要调动整个居民购房的积极性。当然,“房住不炒”的大框架是不变的,不是调动炒房的积极性,而是调动真正刚需的群体,有真实购房需求的居民的购房积极性。

我们再来看对于房企贷款这个领域的监管,其实对于国有企业,包括资产负债表质量比较好的企业,本身对于他们的伤害和影响没有那么大,更多还是一些相对来说资产质量不好,或者说它整个杠杆率过高的企业,它的资金流相对比较紧张。这一块,第一,见效不会那么快,因为它会慢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大家对于整个地产负面的预期如果能够得到扭转,整个居民购房需求小幅的增加,地产商可能拿地的意愿小幅增加,整个地产就会逐渐走上一个良性循环,逐渐见底的过程。

对于一些资产质量出现问题,尤其是现金流出现比较大问题的企业,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对于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并购贷款,包括并购相关的监管也基本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放开,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保障房。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城市“十四五”规划里面对于保障房规划的套数都是比较多的,上海市未来几年大概要有二十几万套到四十万套左右的保障房。保障房近期也出了相关的政策,有传闻保障房项目发放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这其实都是稳增长这个大框架之下对于地产这样一个细分领域对冲性的措施,通过保障房,通过其他类似的措施逐渐对冲地方下行的压力。所以应该说,我们再往后看,对于地产端,我们也是相对来说比较乐观的。从节奏来讲,地产一季度大概率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幅度下滑,二季度有可能下滑的速度会收窄,到今年三季度,有可能我们能够看到地产一系列数据的同比转正。

我们二级市场本身就是预期先行,股价来讲,地产的政策底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包括政治局会议定调,能够看到一个地产领域的政策底。对于整个政策的传导第一是有时间的,第二是本身地产和基建不一样,基建政府行为比较浓厚,资金的出资方也是政府,施工房又是以央企、国企为主导,都是自己可控力度比较大的企业,相对来讲,政府的控制力度比较大。

地产一方面涉及到政府,另一方面涉及到居民,居民到底有没有购房的需求和意愿。同时还涉及到各个房地产企业,企业到底有没有投资的意愿,有没有拿地的意愿,有没有进一步新建项目的意愿,所以它本身从见效上就会相对来说慢一点,但是从方向上看应该还是比较乐观的。

从节奏上,今年整个一季度地产相对来讲可能仍然压力会很大,二季度压力有可能会逐渐缓解,有可能会和去年四季度差不多,再到今年三季度,有可能就能同比转正。今年从整个地产产业链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来讲,比如说我们建材ETF(159745)这个标的,全年都是比较看好的。从节奏上来讲,会有很多波折,对于目前没有配置的投资者也不用担心没有配置和投资的机会,未来一季报披露下来不是很明显,很有可能又会提供一些相应的调整包括配置的机会。但是整体来讲,建材这个板块我个人认为今年全年都会有比较大的机会,基建更多的机会可能会在上半年,下半年有可能又要一事一议,到时候又要看下半年基建投资的力度,包括看明年基建投资的力度,所以这两个板块目前来讲都和基建密切相关,但是从节奏上来讲,我个人认为可能会有所差别。

另外,从长期增长的角度来讲,建材这个板块还是属于基本面比较好的板块,这里面相对来说,它主要分成传统建材和消费类的建材,传统建材主要就是水泥和玻璃,消费类的建材包括防水、石膏板、管材、玻纤、五金件、涂料等等。传统建材像水泥玻璃,应该说属于国内周期板块中竞争格局最好的几个板块之一。

比如你和钢铁去比,整个水泥和玻璃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水泥的集中度大概前五家公司能有50%—60%的集中度,甚至到60%之上,而且水泥本身是一个短腿的品种,它本身的这种运输路径,我印象中在300公里到400公里左右,陆运大概200公里,300公里左右,水运可能能够到500公里左右,总之,相对来说是一个短腿品种,所以水泥这个品种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区域性的品种。

比如说华东地区,我就是这几个公司在搞,比如说华北地区也就是几个公司作为主要的供应商,所以它全国的集中度已经很高了,你如果看区域内部的集中度它要更高。很高的集中度有一个好处,相对来讲它公司的议价能力比较强,水泥这个板块从2018年以来,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已经连续赚了四年钱,你看2018年到2020年的财报,ROE每年都在20%以上,现金流水平也好,然后整个盈利能力也好。

玻璃相对来说集中度稍微低一点,但仍然也是一个集中度很高的行业,全国玻璃的集中度,前五家公司可能大概也要在50%左右,而且玻璃本身也是一个短腿的品种,大概运输的路径在五六百公里左右。

水泥和玻璃一方面集中度很高,相关的公司议价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它本身的供给严格受限。其实今年,包括钢铁也好、煤炭也好国内几个周期板块都有这样一个利好,它的供给基本已经没有弹性了,甚至供给是在逐渐收缩,因为未来还有碳达峰、碳中和的需求在,其实建材板块也是碳达峰主要需要努力的板块,因为它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13%到15%左右这样一个比例。所以这一块未来供给已经没有太大的弹性,但是需求应该说还是会有一些增长,所以这一块本身还是属于竞争格局比较好,整个供求关系也还可以的周期板块。

另一方面,消费建材除了今年的稳增长之外,包括地产的改善、基建之外,其实消费建材本身是一个成长性比较好的细分子行业。我们拿防水举例子,因为防水的买方,它的客户基本都是工程商,比如说地产的总包,或者说总包下面具体去做防水的分包商,这些分包商本身也不是具体购房的住户和居民,他本身的诉求是越便宜越好,越能够腾出我的利润空间越好。往往在前面几年,二零一几年,地产大修大建的时候,往往防水做得比较差,客观来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后面随着整个地产的增速下来之后,尤其很多龙头地产商发现我的防水做不好,真的影响我的产品力,影响我的销售口碑,所以后面很多房地产企业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自己也重视防水这样一个产品,所以就开始在市场里面去选,选来选去,发现真正踏实做产品的没有几家,最后就一两家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迅速脱颖而出,出现了市占率快速提升的过程。因为本身消费建材这几个赛道,应该说都属于比较鱼龙混杂的赛道,它的集中度很低。

但是随着整个地产商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包括主管部门的要求,比如说防水就是2017年住建部出了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屋面的防水设计年限不低于20年,卫生间防水设计年限不低于15年,去年成都市对于防水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在2017年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框架之下具体落地的要求。

所以有两个维度:第一,我们的消费者包括客户越来越重视这些消费建材的产品质量。第二,从行业主管部门和具体的主管单位的角度,又逐渐施加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两方面的要求之下,消费建材的企业都有望实现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它本身是从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开始做起来,不像水泥和玻璃目前占有率已经在这个位置了,再讲占有率提升的逻辑显然是讲不通的。但是消费建材领域,现在主要是市占率提升的逻辑,所以它的成长性仍然很强,包括我们看防水的一些龙头企业,每年大概20%、30%的增速,其实它本身是一个成长股,还不能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周期股。

应该说建材本身,不管是传统建材的竞争格局还是消费建材的成长性,都还是比较不错的一个标的。

我们再来看看基建。基建的未来,一方面它和一些其他赛道的结合,比如说光伏、新能源建筑,对于一些建筑公司做新能源电站的运营商,或者他作为总包,再分包下去,赚这个钱。另外还有一些一体化的建筑,比如说光伏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还有就是比如说装配式施工相关的细分赛道会有一些比较好的成长机会,其他更多可能建筑这个板块还是表现为周期性,更多还是周期板块。建材这个板块一方面有周期的属性,另一方面其实消费建材这个领域还是有比较好的成长属性在里边,这是这两个板块的共同点和区别。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2月9日想和大家聊的基本差不多到此为止。总结一下:

第一,我们为什么认为稳增长,一季度主要靠基建发力。我和大家捋了一下,一季度的消费、出口、制造业投资其实都是帮不上忙的,而且地产投资大概率要帮倒忙。所以在这个位置,只能够靠基建去发力。而基建无论从资金的来源,资金的储备上,还是从项目的来源,项目的储备上,应该说都没有太大的障碍,所以我们判断很有可能一季度基建会有一个很快的向上的斜率。

第二,我们看A股其他的板块感觉又没有太好的投资机会,一方面景气度比较高的赛道,从高位跌下来之后,未来势必有可能会有一些调仓偏负面的冲击,另一方面,连续两三年的高速成长之后,本身从投资者预期的角度也会对这个板块出现更多不确定性的担心,所以这些板块成长性目前没有看到太大的问题,但是它整个估值的层面有可能会有一些压力。

第三,其他的一些板块,像TMT的细分赛道,比如说数字经济相关,软件,包括元宇宙相关的游戏、传媒,可能也会有一些机会,但是它本身相对来说市值比较小,没法容纳太大的资金。所以市值体量比较大,赛道又比较广的其实就是稳增长相关的一些,像银行、地产基建、建材,包括家电等等这几个细分子行业。

在这里面,和基建主要相关的,一方面就是它自己,基建,另一方面就是建材。基建,我们刚才提到了投资者担心的问题:第一,资金来源到底缺不缺?第二,项目到底缺不缺?

我们都给大家做了一个回答。资金总量不是今年的主要矛盾,我们认为当前这个时点其实主要矛盾还是节奏。一季度基建这个板块很有可能会有一个很快的向上斜率,而本身这个板块连续跌了五六年,估值又有很大的弹性,所以一季度基建很有可能会有一个比较不错的表现,这里边涉及到基建的建材很有可能也能够从中受益。

再往后看二季度、三季度,随着整个地产端的改善,整个地产产业链很有可能都会有比较不错的投资机会,这里面就涉及到建材。因为地产一季度压力比较大,所以建材这个板块一季度业绩很有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负面压力。到了二季度,有可能会有环比的改善,同比可能还会有一些压力。从二季度开始,三季度再往后看,整个业绩有可能会出现逆转,而且很有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向上的弹性,这是建材板块业绩上的节奏。基建更多我们从一季度能够看到,很多央企可能会出现比较多的订单信息,这是他们的一些节奏。

整体来讲,今年我们对于基建和建材都比较看好。基建可能一季度的确定性强一些,当这里面也会惠及建材,建材从二季度、三季度随着地产的改善,可能也会有更长时间包括它内在的成长性,可能会有更长期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机会在里面。如果大家做不好选股,可以关注我们的基建ETF(159619)、建材ETF(159745)及联接。

大家如果做不好选股,可以以指数基金的方式来把握和布局相关的投资机会。尤其后面又面临两会,两会期间可能会有新的稳增长,尤其涉及到地产端稳增长的政策,包括其他的一些情况都有可能会落地。最近几天,稳增长板块的爆发可能和大家博弈一季度社融信贷的数据有很大的关系,但这都是短期的层面,客观来讲我们搞不清楚具体的波动节奏。但是从更长一点的时间来看,整个稳增长板块,很有可能是一季度、二季度整体很重要的一条投资主线,所以这个位置我们非常看好稳增长相关的基建和建材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头图来源:123RF

本文转载自资本邦,版权归原创作者 资本邦 所有,非才次方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为侵权。

提示 : 才次方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

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ipo.com/news/484861.html

最新资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返回顶部
收起
直升等级1:次方新手
连续签到7
即可升级,升级后可使用
全部计划和全部功能
进入详细
关闭
全方位真实历史数据统计
让您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计划地效益
点击查看
 
如何使用
才次方